加氣混凝土切割機常見問題解決
作者:鍋巴 來源:杜甫機械 時間:2013-03-17 11:18:46 點擊次數:6192
· 加氣混凝土切割機常見問題解決
序號 |
缺陷內容 |
成因 |
對策 |
1 |
塌模 |
||
1.1 |
坯體稠化速度正常,發氣速度過快 |
澆注溫度高 |
降低澆注溫度 |
鋁粉多 |
降低鋁粉用量 |
||
1.2 |
發氣速度正常,坯體稠化速度過慢 |
料漿太稀 |
提高料漿稠度 |
石灰或水泥少 |
增加石灰或水泥 |
||
1.3 |
冒泡大,氣泡被破壞 |
粉煤灰太粗,料漿粘性差 |
增加干料量(包括干粉煤灰、石灰、水泥),使用皂莢粉等穩泡劑 |
石灰過多,坯體內部溫度高 |
減石灰 |
||
料漿稀,??蛩倪吽?span> |
提高料漿比重,使用穩泡劑,減少料漿量 |
||
澆注溫度高,發氣量大 |
降低澆注溫度 |
||
1.4 |
鋁粉發氣過于集中 |
鋁粉顆粒粗 |
更換鋁粉 |
2 |
發氣高度不夠 |
||
2.1 |
發氣速度正常,稠化速度過快,坯體不能正常發氣 |
料漿太稠 |
降低料漿比重 |
石灰(或水泥)太多 |
減少石灰(或水泥)用量 |
||
澆注溫度過高 |
降低澆注溫度 |
||
2.2 |
發氣稠化正常,坯體總量不足 |
總料量少 |
增加總配料量 |
鋁粉少 |
增加鋁粉用量 |
||
3 |
坯體脫模后,靠模框底角處坯體掉角 |
||
3.1 |
坯體內外強度不一致,內硬外軟 |
環境溫度低 |
提高環境溫度 |
3.2 |
切割時坯體側角強度不夠 |
切割過軟,坯體塌陷 |
提高切割硬度 |
3.3 |
坯體表面硬化慢 |
水料比大,干料量(特別是石灰量)偏少 |
1. 增加石灰、水泥用量 2. 減少料漿量 3. 提高料漿稠度 |
3.4 |
模框碰坯體 |
桁車大車行走不同步 |
1. 消除軌道表面油漬 2. 消除桁車大車行走裝置缺陷 |
翻轉吊具翻轉臂松 |
消除翻轉吊具缺陷 |
||
??蜃冃?span> |
1. 消除??蚪M合缺陷 2. 消除??蜃陨砣毕? |
||
4 |
坯體脫模后,靠側板一側坯體有裂紋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4.1 |
坯體切割時,底邊強度不夠 |
坯體落下過猛 |
按規程操作,坯體距切割臺10厘米處必須停一下,再緩慢落下 |
水料比少,坯體韌性不足 |
1、降低料漿比重 1. 減少石灰量 |
||
粉煤灰細,坯體早期強度跟不上 |
1. 提高切割硬度 2. 提高粉煤灰篩余量 |
||
坯體容重大 |
1. 控制容重 2. 使用添加劑,提高坯體切割強度 |
||
5 |
坯體縱切后,產生與地面垂直的豎向裂紋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5.1 |
坯體濕,靜停時間過長,從上向下連續多排豎裂 |
水料比大,干料量(特別是石灰量)偏少 |
1. 減少料漿量,或提高料漿稠度 2. 增加石灰量 3. 減少石膏量,加快稠化速度 |
5.2 |
坯體干,靜停時間過短,從上到下多個位置間斷斷裂 |
粉煤灰細 |
提高粉煤灰篩余量 |
石灰多 |
降低石灰用量 |
||
石膏少 |
提高石膏比例 |
||
6 |
“蜂窩” |
||
6.1 |
坯體表面冒泡大而深,伴有較多沉陷,冒泡處形成蜂窩狀硬塊 |
澆注溫度高 |
降低澆注溫度 |
水料比大 |
縮小水料比 |
||
石灰多 |
減石灰用量 |
||
石膏少 |
增加石膏 |
||
7 |
“花斑”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7.1 |
坯體縱切后,表面出現斑狀脫落 |
石灰吸水性太差,水泥用量少 |
增加石灰和水泥用量 |
石灰熱值不足 |
提高澆注溫度 |
||
水料比太大 |
減少水料比 |
||
粉煤灰細 |
提高粉煤灰篩余量 |
||
切割太軟 |
提高切割硬度 |
||
“面包頭”太厚 |
拉去“面包頭” |
||
刀片變形、磨損、結垢 |
消除刀片缺陷 |
||
8 |
“魚鱗紋”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8.1 |
坯體表面靠側板處在縱切后呈波浪狀魚鱗紋 |
切割太軟 |
提高切割硬度 |
靜停時間長,坯體硬化慢 |
1. 減水料比 2. 加石灰量、水泥量 3. 提高澆注溫度 4. 減石膏量 |
||
9 |
坯體脫模后,上方靠??虻捉翘幊霈F裂紋或與??蛘尺B |
||
9.1 |
坯體干裂 |
切割硬度太高 |
適當提前切割 |
硬化快 |
1. 加大水料比 2. 減石灰量、水泥量 3. 減澆注溫度 4. 加石膏量 |
||
模框油沒刷好,或油質差 |
1. 刷油均勻到位 2. 換質量符合要求的油 |
||
10 |
沉陷(又稱“老鼠窩”) |
||
10.1 |
坯體表面靠??蛱幇l生收縮,沉陷,形同“老鼠窩” |
水泥少,水料比較大,坯體硬化慢 |
1、增加水泥 |
石灰內熱高,發氣時間長 |
1. 減石灰用量 2. 降澆注溫度 3. 加石膏用量 |
||
11 |
粘連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11.1 |
產品出釜后,靠側板的產品與側板粘連在一塊,基本不能從原切割縫分開 |
切割時坯體太軟 |
提高切割硬度 |
靜停時間長,硬化慢 |
1. 減水料比 2. 加石灰量、水泥量 3. 提高澆注溫度 4、減石膏量 |
||
12 |
龜裂 |
||
12.1 |
坯體表面切割前呈龜裂狀 |
石灰過燒,前期吸水性差,后期熱值大 |
1. 加水泥用量 2. 減石灰用量 3. 降低澆注溫度 4. 加石膏用量 |
13 |
坯體中有白點 |
||
13.1 |
坯體硬化后中多處出現未消解的石灰團塊 |
石灰下料過早,粘在攪拌機表面 |
等料漿下完后再下石灰 |
攪拌不勻 |
1. 延長攪拌時間 2. 更換攪拌機葉輪 |
||
石灰過燒,消解不掉 |
不用過燒石灰 |
||
石灰用量大 |
減少石灰 |
||
石灰太粗 |
降低石灰篩余量 |
||
14 |
縱切斷鋼絲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14.1 |
縱切時斷鋼絲 |
坯體水泡大(即“蜂窩”),局部坯體過硬 |
消除水泡缺陷 |
坯體過硬 |
適當提前切割 |
||
鋼絲受傷 |
換鋼絲 |
||
坯體內有異物 |
系統檢查,清除異物源 |
||
15 |
橫切斷鋼絲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15.1 |
在切割中橫切鋼絲斷 |
鋼絲有傷 |
換鋼絲 |
坯體內有異物 |
清除異物 |
||
切割過硬 |
適當提前切割 |
||
橫切下限位過低 |
調高橫切下限位位置 |
||
橫切在下限位停留時間過長 |
縮短橫切在下限位的時間 |
||
16 |
背面沒切著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16.1 |
縱切時坯體背面局部切不著 |
坯體在切割臺上的位置偏移 |
調正坯體在切割臺上的位置 |
切割臺上有雜物 |
清除切割臺上的雜物 |
||
17 |
上面沒切著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
17.1 |
縱切時最上一根鋼絲沒切入坯體 |
切割臺上有雜物 |
清除切割臺上的雜物 |
最上一根縱切鋼絲沒被上壓板壓住 |
將最上一根鋼絲放到壓板下 |
||
最上一根縱切鋼絲太松 |
換最上一根鋼絲 |
18 |
向上蹦料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|
18.1 |
橫切鋼絲回到頂時將坯體上沿帶壞 |
鋼絲松 |
換鋼絲 |
|
坯體干 |
1、適當提前切割 |
|||
19 |
切不到底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|
19.1 |
產品低一層切不到底 |
坯體干 |
1、切軟些 |
|
坯體過硬 |
適當提前切割 |
|||
鋼絲太松,或鋼絲做長了 |
換合適的鋼絲 |
|||
彈簧鋼板疲勞 |
換彈簧板 |
|||
20 |
正面掉角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|
20.1 |
縱切后坯體正面被刀片帶壞角 |
切得太厚 |
1. 拉去面包頭 2. 打好邊 |
|
切割時坯體太軟 |
提高切割硬度 |
|||
21 |
雙眼皮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|
21.1 |
橫切鋼絲由下往上向回走時,不按原路回,對坯體形成二次切割 |
鋼絲松 |
換鋼絲 |
|
切割時坯體太軟 |
提高切割硬度 |
|||
切割機固定不穩 |
消除橫切切割機抱閘松缺陷 |
|||
22 |
尺寸不準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|
22.1 |
產品尺寸出現超差 |
掛錯鋼絲位置 |
重掛鋼絲 |
|
刀片位置不對 |
調整刀片位置 |
|||
立柱上下竄位 |
調整立柱位置 |
|||
橫切標尺安裝不對 |
調整標尺位置 |
|||
彈簧板位置不對 |
調整彈簧板位置 |
|||
鋼絲過松 |
換鋼絲 |
|||
彈簧板疲勞 |
換彈簧板 |
|||
坯體在切割臺上位置不對 |
1. 清除切割臺上雜物 2、擺正坯體位置 |
|||
23 |
底邊一排裂紋(仿伊通切割機) |
|||
23.1 |
每一塊磚出現縱向裂紋 |
編組進釜過程中沖擊力大 |
1. 操作卷揚機時,應分步進行 2. 小車行走不暢 3. 清除軌道上雜物 |
|
23.2 |
每一塊磚出現橫向裂紋 |
編組時坯體連同側板碰到小車立板上,反生沖擊和歪斜 |
1. 對準側板與小車的位置 2. 將小車下方墊好 |
|
24 |
水平裂紋(與發氣方向相互垂直) |
|||
24.1 |
坯體內部產生蚯蚓狀裂紋(有時產品并不斷掉) |
石灰多,稠化快于發氣 |
減少石灰用量 |
|
水料比小,憋氣 |
擴大水料比 |
|||
粉煤灰含碳量大 |
選用含碳量低的粉煤灰 |
|||
24.2 |
坯體外部產生細線狀裂紋,產品一般呈斷裂狀 |
粉煤灰細,坯體外表強度低 |
提高粉煤灰篩余量 |
|
料漿稀,水多,靜停時間長 |
降低水料比 |
|||
環境溫度太低 |
提高環境溫度 |
|||
25 |
產品強度低 |
|||
25.1 |
容重低 |
料漿稀,或料漿少 |
提高料漿比重 |
|
干料量少 |
增加干料量 |
|||
25.2 |
沒蒸透 |
蒸養操作不規范 |
1、抽真空 |
|
煤灰太細 |
提高粉煤灰篩余 |
|||
配方不合理 |
1、保證合理的鈣硅比 |
|||
25.3 |
沒骨架 |
粉煤灰太細 |
1、提高粉煤灰篩余量 |
|
25.4 |
裂紋多 |
|
解決裂紋問題 |
|
25.5 |
失水過多 |
坯體切割后,釜前停放時間過長 |
盡快入釜蒸養 |
|
26 |
蒸養裂紋 |
|
|
|
26.1 |
同一釜中每模邊沿呈框形裂紋 |
蒸養升溫速度過快 |
降低升溫速度 |
|
27 |
產品發黑 |
|
|
|
27.1 |
砌塊表面呈現藍黑色(而不是青色) |
粉煤灰中含碳量高 |
用含碳低的粉煤灰摻入 |
|
釜前停放時間過長,坯體失水 |
縮短釜前停放時間 |
|||
27.2 |
產品表面雨后很長時間表面發黑 |
產品遭雨淋,粉煤灰含碳量高 |
1、防雨 |